去年寫過類似的post,不知道去了哪裡,重寫。
以前,麥當勞是『私人界的社會福利網』。
也就是說,你萬一突然失業,去麥當勞打工,怎樣都請人的,暫時解決三餐是沒有問題的,麥當勞變成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私人社會福利網。
現在,這個頭銜,被上班時間更自由的零工經濟(gig economy)取代。
而當中,又以快遞員入職門檻最低。
根據抖陰宇宙,男主角為了買禮物給女朋友,都是去做外賣小哥的。
去年(還是前年?),大馬空腹熊貓因為修改佣金和取消大部分地區的快遞員底薪制度,搞到馬鏟為主的快遞員阿木。
事件最後鬧到小鮮肉青年部長出面,最後好像不了了之,快遞員被剝削。
有沒有人做food panda的可以update我一下?
J&T物流公司這幾天傳出員工因為佣金被砍(據說從1塊砍到3毛)而阿木,員工拿包裹出氣,事件鬧到沸沸揚揚。
在大馬網民的出征洗版下,物流公司今天發出道歉聲明,非常芝麻式地說一切勞資糾紛都是“誤會”,然後找幾個快遞員好像被isis挾持的人質那樣,閱讀道歉聲明。
可惜的是,和Food Panda一樣,大馬民眾再一次忽略了零工經濟時代下的工種變化與新的不公平。
由於罷工員工拿包裹出氣,導致許多民眾的怒火集中在自己的貨物被砸,讓物流公司的火力少了許多。
人力資源部也是廢的,沒有出來主持大局,在情勢比人強之下,快遞員應該是再一次被割韭菜了。
坊間關注員工福利的網民,一致認為是物流公司發大財了,扣掉員工的薪水和佣金,繼續自肥。
這個可能性不是沒有,但本豬還有另外一個大膽的想法。
去年因為封城和丁爺出錢一丁,大家都轉行去大力開發網購。
傳統的e commerce不在話下,接著連淘寶直播帶貨的風氣都來了。
從各地區吹水站最低端的阿蓮阿炳,到小有名氣的DJ,全部都在直播帶貨。
其實這些senang senang 1、2小時的直播賣東西、拍賣的live,也像全馬人們因塞車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,最終削弱了國家生產力那樣,不是什麼健康的現象,這個以後有機會再談。
不過又可能直播這些帶有天然的價格歧視filtering,會花時間去追1、2小時省那一點點錢的也不會是什麼生產力的人,或許沒差。
這種大環境下,大大加強了物流公司的生意。
去見馬股最威水的當然是手套股,然而物流股在年尾的表現,也是吃了偉哥,非常不錯。
根據專家的說法,據說某物流公司,整合了last mile delivery的業務、收購什麼的,本地物流公司的『千團大戰』已經打完了,接下來是最強活下來的物流公司的表演時間了。
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在這個大背景下,砍薪水的物流公司也是遇上了挑戰,需要調整薪金,讓公司以『更有競爭力』的價錢,繼續生存下去。
畢竟普通鄉民只是看到公司去年發大財,但公司腦細卻要看住手上的現金流,可以打多久。
另外,我一直覺得這些快遞員是『零和遊戲』,媒體時常報導哪一個外賣員如何爆肝,一個月可以賺到比許多上班族還多的薪水。
但這種新聞是誤導的,一來是爆肝長時間換來的,二來由於市場都是那樣大,越多人進來,就會分擔掉其他單,導致大家賺更少。
還不包括在外送員供多與求的情況下,讓平台擁有更大的底氣砍人砍薪水。
說到零和遊戲,也是因為疫情,許多行業尤其是航空領域的員工失業。
當然,窮則變,變則通,許多航空人員轉型,看到有空姐賣nasi lemak,也有飛機師賣burger。
然後媒體大肆報導,傳為美談。
這些新聞可以成為『美談』,也是大馬社會反智的重要指標之一。
不要誤會,我說了,窮則變,變則通,我完全尊重空姐、飛機師的轉型,他們有自己的commitment和難處,在不犯法和自食其力的情況下,永遠是值得尊重的。
但就如Mydin老闆說的那樣,市場是零和的,最美nasi lemak販賣員和最帥burger佬在媒體的宣傳下,比起普通鄉民擁有更多的宣傳優勢,
買了飛機師的一個burger,普通小販就少了一個收入。
畢竟飛機師可以轉型賣burger,但一直以來賣burger的小販卻不能轉型去做飛機師。
政府應該要做的(雖然非常難),就加大對市場的投資,盡量想辦法刺激新的創業,讓有新的行業出現,實業在大馬,僱用本地人,加強馬來西亞的實體經濟,
而不是全民直播,把整個國家變成了中國等出口國的銷售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