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VOPS社運

宙斯(zeus)
3 min readAug 22, 2019

--

不管你是否支持香港民眾的運動,他們這次有個很特別的模式值得我們學習:就是沒有“大台”。
就是沒有領導人。

西方媒體稱這種模式為leaderless protest。

我知道,思想還停留在20世紀的你,弄個集會都要plan幾個月,是無法想像他們可以在不到48甚至更短的時間動員的能力。

這也導致許多老人,認定他們後面有組織,外國勢力什麼的,否則不可能這樣動員。

這種paradigm shift的轉變,自古以來都有,都是老人被淘汰的時候。
這裡的老人不是指年級,而是思維。

董總遭圍殲,因為他們是我們華社的大台。
雖然我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代表我,我也不曾授權給這些柒頭。
這些柒頭的選拔,也是小圈子的投票。

萬一,這些被沒收手機的柒頭,單方面代表我們和念姑談,接受教育部的Jawi方案,
你,服氣嗎?

這也是香港人肚懶,沒有他們授權的政治領導人,亂亂幫他們做決定的原因。

我知道,思維在19世紀的你,一定會問,沒有領導人,如何談判?
如果定義我們華社的底線在哪裡?
我們的訴求是什麼?
我們要1頁的Jawi文,還是3頁,還是0頁?

這個就去到在程序猿界很出名的模式:open source,開放源代碼。

為了方便大家明白,我簡化來說。
Android的代碼是公開的,每個程序員可以去貢獻自己的想法和版本,做得最好的舉個,會形成社區,然後有自己的版本。
但又不是只有一個Android版本。

在民間運動也不同的群體,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。
可能有人要華小制度化,
有人要華小英校化,
每個訴求,有道理的,都有自己的粉絲;
沒有道理的,要么沒有人屌你,要么會人數太少而慢慢死掉。
比如要華小制度化的是董總A,英校化的是董總B,但沒有一個,或唯一一個的董總,
所以沒有人可以代表全部人去和念姑談判,隨便接受沒有得到大多數人支持的方案。
萬一有人提出更好的方案,如果董總A和B不接受,然後董總C的訴求就會變成主流。

同樣的,也不會因為董總ABC被關閉,導致華社群龍無首的局面。
因為沒有老大,根本收編或打擊不到。

還有,香港年輕人快速學習,快速改變策略,把改變的策略快速投入市場,這其實和軟件開發中的Devops思維裡的continuous integration、continuous delivery很像。

不過這是另外一個課題了。

Decentralized、open source、nodes、super nodes、hard fork、CI/CD,這些都是區塊鏈和程序開放的術語,沒想到在香港社運的模式看到。

不管這次香港的結果如何,已經讓全世界人上了一堂寶貴的課,這會改變歷史的。

只會謾罵的馬來西亞華人,不知道要花多少年,才可以了解當中的巧妙,和借鑒學習了~

--

--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