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工經濟下的教育模式

宙斯(zeus)
5 min readOct 22, 2019

--

上週馬大畢業,一畢業生在現場舉牌子抗議校長的種族主義言論,惹來了不小的風波。

震驚的是,居然有華裔畢業生批評舉牌青年的舉動,認為他破壞了畢業典禮。這真的讓我很吃驚,原來到了今天還有很多人把大學畢業當成一回事。

不過事後回想,不正常的人應該是我,畢竟我是少數幾個當年畢業典禮都不屑去的人,那時也震驚我不少的同學。

許多人認為畢業是『人生大事』,它顯示了你一個階段的結束,準備下一個人生的里程碑。

不過這種心態,在先今的社會,不單已經落伍,可能還會害死你。

和那個在聯合國大會發言的瑞典蘿莉一樣,許多人批評她說『回去大學唸書』,過後才來繼續從事環保事業。香港中、大學,甚至小學生參與反送中遊行,不少人也批評他們『先把書讀好』。說這種話心態,除了白痴的大中華膠,恐怕帶著『學生的責任就要讀書』的思維也大有人在。

Harari在他的新書《21世紀的21堂課》裡就有描述未來的趨勢之一,就是要不斷的學習。除了老生常談的『活到老,學到老』,他還指出需要『de-learn』,就是忘記掉你以前學習到的東西,然後學習和你以前相悖的新知識。有點像張三豐教張無忌太極拳時,叫他忘記完全部招式的感覺。

這種快速學習和『忘記』的最佳表現,就是已經發生了幾個月的香港反送中事件。香港大部分年輕人,在短短的幾個月內,快速學習了不同的知識。不管是文宣上如何在世界各大媒體打廣告、寫信給英、美國會/眾議/上議院議員、翻譯特首射回教堂的新聞去阿拉伯半島新聞;還是武鬥上的各種技巧,都不斷地學習與進化,

催淚彈一開始射時大家都只能落荒而逃,然後過了幾次,示威群眾就有不少『拆彈部隊』負責解決催淚彈了。

就算金融上的ATM擠提失敗,他們也快速改變策略,把美國拉入戰線。甚至也『de-learn』了不少傳統知識,比如和平被打不還手、相信泛民議員是真心為香港人、不能打警察、不能攻擊地鐵等,種種心理枷鎖都在短短幾個月被突破,讓示威不斷進化。

這和馬來西亞那種示威都要選場地的大學生比起來,根本是天差地遠。

馬來西亞人因為智商和眼界的局限,除了毫無意義的謾罵,無法從香港年輕人的快速動員、文武不斷進化、快速學習迅速改變策略中觀察並學到東西,是導致未來(如果還有)馬來西亞繼續落後的原因。

21世紀的學習,已經不再是學校教你學習,你就學什麼的時代了。

香港示威的年輕人,偷到一架神手機械,上網查一下說明書,接著就如阿姆羅第一次駕RX-78-2那樣駕駛神手了。這裡,我們卻還在擔心華小被爪夷文蠶食掉。好笑的是,世界的運作已經不同,政府還妄想通過教育可以洗腦學生。香港政府和馬來西亞政府都一樣蠢,認為學生不夠愛國,前者打算推行愛國教育,後者打算關閉華小,以培養他們心目中乖乖的好學生。

但,這可能嗎?

就好像學校禁止性教育,但學生回家後依然可以VR學習色情網站的所有知識,當老師和家長擔心性教育時,家裡的小孩早就和同學們從老漢推車,加引擎玩到火車便當了~

同樣的,大馬民眾對教育部長在學校的課程裡,增加一些高科技的科目,比如程序編寫、自動化機械人流程(RPA)、大數據等就津津樂道,就說這個教育部長有遠見,看到未來的趨勢,現在就讓學生學習coding等知識。

這真的笑死人~

一個國家的智庫和學者專家們都無法預測未來10年的政治、經濟發展,你為什麼認為一個南洋的馬鏟教育部長有本事預測你上小學的孩子,在畢業後所需要的知識?

我不是說一些新世紀的知識如AI、視頻製作等不重要,我是說這些東西學不完的,難道幾年後納米科技和量子領域有突破,小學生又要學用納米科技做雙峰塔和學量子計算機?

科技不停地變,東西不斷有新的,與其不斷增加你認為有用的新科技進入學校課程了(魚),不如教導學生如何學習或培養學習的心態(捕魚),哪怕未來世界如何變化,他們依然可以不停地學習和忘記以前學習到的東西。

捫心自問,過去的一天、一周,甚至一個月,你學習了什麼新東西?哪怕理解一下香港民主與人權法案在美國眾議院通過後,還需要在上議院通過,再到總統簽名,如果總統不簽,上議院過2/3的優勢再通過的機制,也算是學習到新的東西。

還是什麼都沒有學到?腦袋浸淫在如一潭死水的大中華膠的醬缸裡,不停重複香港年輕人是外國勢力煽動、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、你的祖國強大了,從今年6月講到10月尾,一年過去,你還是去年那個很蠢的你?

當知識的學習變得垂手可得下,傳統的『大學學額=好工作前途』的方程式不再受用,『大學學額=資源』的定義不再,政府也無法用這個來分配資源來控制民眾。就好像大家隨時都可以自己上淘寶買東西直接寄去自己家時,那些幫你代購的人就失去了生存空間那樣。

政府掌握教育資源權力的失去,會對馬來西亞,甚至全世界發生什麼的變化。我認為政府會退場,許多『非國家』的entity,卻會以超越國家的影響力甚至資源的勢力會崛起,大量顛覆我們現在對國家和國土的理解,讓世界的運作進入到下一個篇章。這個,以後再寫。

相關文章:

--

--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