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前布政師(你猜大中華膠是否可以指出這個名字的中華典故?)陳方安生,幾天前就香港反送中問題接受BBC的訪問。
她的回答技巧和EQ,完美展示了英國人訓練出來的公務員精英。
布政師,類似馬來西亞的Ketua Setiausaha Negara,公務員之首。
香港主權移交後,這個有中華文化feel的官位名字,改名了,改去了莫名其妙的政務司司長。
在BBC的訪問中,面對主持人刁鑽甚至亂來的問題,陳太都可以完美回答,不亢不卑地給出合理的答复。
一些網友可能懷疑BBC是不是收了北京的錢,畢竟這家電視台早就被左膠佔領,反西方J共產黨也很正常。
其實我覺得不是,我甚至懷疑這個訪問是否事前溝通好,就算沒有,主持人這種“小罵大幫忙”的訪問,其實在幫香港示威者發聲。
比如一些暴力事件、撤回了為什麼不收隊回家,雖然以英國人的水平不應該問這麼低層次的問題,但卻是許多還處在口腔期的華人最愛問的。
另外支持人問說北京指控香港人會發動恐怖襲擊,我就覺得主持人根本是在高級黑共產黨。
英國人和馬來西亞那種口腔期華人等民族不同,用字是非常謹慎的。
你學英文,同一個意思,可以用5個甚至更多的英文字表達,不是他們沒有事做發明很多生字,而是不同的字,意思看起來差不多,但其實不一樣。
恐怖主義,有非常嚴格的definition,背後必須要有意識形態驅動,恐怖分子發動的襲擊必須是無差別地針對平民,而且要破壞體制的正常運轉的襲擊。
別說高級的知識分子記者,就算是普通的英國人,肯定不會犯這些錯誤的。
只有不認真用字遷詞的馬來西亞華人,以為罵一句暴徒(暴動也和恐怖主義一樣,有嚴謹的definition)、曱甴(這在西方是去人類化的納粹用字,鐵定犯罪坐牢),就可以誣衊其他人。
用字會影響思考,思考會影響行為,
一個連正常完整的句子都無法組織的民族,
每每在網上留言要么文不對題,
要么不停重複謾罵,
感情發洩大於理性思考,
你就知道這個民族,再給500年也不會進步。
當陳太說香港的一國兩制搞到很成功,
或許北京可以借鑒,在中國大陸可以參考香港的模式時,
BBC的主持人馬上高級黑說,這怎麼可能,習近平一定不肯,這是他們的底線。
連回前面的脈絡,陳太說香港人追求的是民主、自由、尊嚴這些高層次的東西,
BBC老外馬上黑習近平不給,
這種高水平的表面上針鋒相對,但暗地裡抽水的英國陰濕feel,
文字貧乏造成想像力蒼白最後導致智商平均45的南洋華人,當然永遠無法明白。